新北市忠烈祠就在滬尾砲台旁邊。此地曾為中法戰爭滬尾之役的古戰場,日治後,日人於1939年完工神社,光復後改為台北縣忠烈祠,1968年重建為今日之宮殿型外貌。此處周末的觀光客不是很多,但不少當地居民喜歡來此運動、野餐,更有不少人來此拍婚紗的。此處碧草如茵,古木參天,松柏蒼翠,適合喜歡幽靜的人。
1
新北市忠烈祠就在滬尾砲台旁邊。此地曾為中法戰爭滬尾之役的古戰場,日治後,日人於1939年完工神社,光復後改為台北縣忠烈祠,1968年重建為今日之宮殿型外貌。此處周末的觀光客不是很多,但不少當地居民喜歡來此運動、野餐,更有不少人來此拍婚紗的。此處碧草如茵,古木參天,松柏蒼翠,適合喜歡幽靜的人。
1
池上是花東縱谷著名的魚米之鄉,米以池上米為貴,魚則來自大坡池。大坡池位於池上東側,原名「大陂池」或作「大陴池」、「大埤池」,因風景優美而馳名遠近,是花東縱谷平原的主要池沼。至於池上福德宮的花海,真的讓我見識到數大便是美的畫面,視線所及,一片黃澄澄的,太舒爽了,直呼不虛此行。
1
東華大學可說是全台灣最美的大學之一,占地很廣,也很適合來此拍婚紗,可惜當天因為行程受限,只能蜻蜓點水拍一下夕色就走人了。至於雲山水,景色之美當然不在話下,但是這裡又給了我第二個可惜,就是天氣陰陰的,而且下著雨絲,無法拍出藍天白雲,於是匆匆按幾張之後就離開了,只留下到此一遊的印記而已,下回吧。
1
「日頭將欲沉落西 水面染五彩 男女老幼在等待 漁船倒返來 桃色樓窗門半開 琴聲訴悲哀 啊...幽怨的 心情無人知」,這一首「淡水暮色」是描述淡水黃昏景色的台語老歌,由葉俊麟作詞,洪一峰譜曲、主唱。在1957年,時任編劇的葉俊麟隨著外景隊來到淡水,黃昏時外景隊正準備收工,他沿著淡水河邊獨行,落日慢慢沉入海中,晚霞在水面映出五彩繽紛的顏色,居民不分男女老幼,皆擠在渡船口迎接歸來的漁船,忽而隱約有琴聲斷續傳來,他尋覓琴聲來處,抬頭瞧見位於不遠處斜坡上的閣樓裡,一名風塵女子躲在半掩的門扉後,遙望渡船口家家和樂的畫面,引發幽怨的心。女子神情觸動葉俊麟善感的心思,拿出筆寫下淡水暮色第一段歌詞。多年後的今天,這首歌被刻成石碑,立在漁人碼頭情人橋旁。
1
假日的淡水老街,人潮真的是滿到溢出來。此外,「金色水岸」更是美麗淡水河的代名詞,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分,遊客紛紛聚集在水岸邊,遠眺對岸的觀音山,並在海風輕柔吹拂之下,細細欣賞淡水美景。可是,這背後所付出的代價,有幾人在意?為了提供遊客更寬廣的遊憩空間,一片自然形成的沙洲被填河造陸。淡水過去的秀麗景色,潮間帶的招潮蟹、在泥中嬉戲的彈塗魚,覓食的白鷺絲和夜鷺,繫在岸邊休息的小舢板,這些遊客攝影機喜愛補捉的焦點畫面,只不過幾年的功夫,如今全都消失了!填河造陸的結果,把他們全都毀了!自然景觀與休閒建設,昔日素顏與今日濃妝,何者為重?這,值得大家靜下心來好好思考。
1
台東森林公園範圍非常廣大,當地人稱之為「黑森林」,裡面有琵琶湖、鴛鴦湖和活水湖三大湖泊。琵琶湖為一處天然湖泊,它是由兩面大小湖水串連而成,因形狀恰似琵琶,因而取名為琵琶湖。去的當天,天空缺少台東特有的湛藍,所以沒拍出飽和的氣勢。而台東國際地標,外觀很像「鳥巢」,就在森林公園旁,主要由竹子所構成,藉由其延展性高的特色,形成特殊的景觀造型。當夜晚來臨時,國際地標因不斷變色的LED燈,讓建築妝點得更加柔和迷幻。
1
抵達三仙台是清晨五點半。天時不對,地利也不對,不僅星月無光,漆黑一片,而且打在鏡頭上的,無法分辨是海飛絲,還是天上的雨絲。海上強勁的風勢不斷吹襲,黑卡都被吹成ㄇ字型,搖黑卡變成用黑卡打鏡頭,因此隨便按了幾張,便鳴金收兵了,也留給自己下次再來的藉口。五個月後,我果真又來了,這次雖沒雨絲,但陰陰的天空,依舊不給我好臉色,失望之餘只好再等待第三次了。
1
淡水漁人碼頭有長長的木棧道、醒目的情人橋、寬敞的行人徒步區、規劃整齊的商店街等等。這裡也有民營遊艇,興致來的時候,來一趟「藍色公路」之遊,更是人生一大享受。黃昏時刻,漫步在木棧道上,可以遙看大河入海,欣賞淡水夕照;而艷陽高照時,波光粼粼,三三兩兩漁船點綴其間,形成美麗的圖案。一年四季、白天夜晚、無論晴雨,漁人碼頭風情萬種,心情不佳時,適合來此解悶,心情特好時,更可來此逗留。
1
北藝大校園位於關渡的山坡地之上,像是一座落於塵囂中的典雅莊園。校園的景觀特別有美感,處處可見裝置藝術點綴在校園中,像是校門口的「鷺鷥草原」,或是陽關大道旁,都能發現裝置藝術的身影。找個陽光不大的下午,輕鬆倘佯在這一座隱隱藏在山中的城堡,這裡有藝術氣氛,有建築景觀,也有開闊風景,這是一種享受,也一種生活的態度。還有,北藝大有「校牛」,這可是校內的大紅人。在2005年「因為創作需要使用牛隻,只好租借一頭水牛。想不到牛隻太受歡迎,在活動結束後水牛仍被留下來,後來因為水牛年事已高而被送回宜蘭,可是大家還是念念不忘「鷺鷥草原」上有牛的景象,於是有熱心人士贈送兩頭牛給北藝大,順勢成為「校牛」,並命名為「小美」與「小麗」。
1
42歲的雲門舞集終於有自己的家。本來在八里承租鐵皮屋作為排練場地,2008年2月發生大火之後,在各方積極的爭取之下,雲門舞集終於在淡水落腳。新的雲門劇場的基地,前身是淡水中央廣播電台舊房舍,有大草坪、上百棵樹以及雕刻大師的作品。園區沒有圍牆、沒有大門,為對外開放的戶外空間,這裡不僅成為市民一個新的踏青去處,同時也是看藝文表演的場所,可以散步,也可以觀海。
1